2023普利兹克建筑奖揭晓: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CH
新闻来源:当代国际艺术与设计数字典藏馆 发布时间:2023-03-24 12:00:00

WA丨2023普利兹克建筑奖揭晓:戴卫·艾伦 ·奇普菲尔德爵士CH

凯悦基金会 世界建筑 World Architecture 2023-03-07 23:00 发表于北京

 

2023年获奖者

戴卫·艾伦 ·奇普菲尔德爵士CH

英国


普利兹克建筑奖

“我把此次获奖视作一种鼓励,我将继续关注建筑的本质和意义,会更加重视建筑师在应对当下气候变化和社会不平等方面的挑战中能做出的贡献。我们深知,身为建筑师需要扮演一个显著角色,通过不懈地互动互联,不仅要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更要去创造一个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我们必须超越这一挑战,并帮助和启发下一代,让他们有远见和勇气来担当责任

——戴卫·艾伦 ·奇普菲尔德爵士CH

 

城市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活动家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荣获了2023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该奖项是国际公认的建筑界最高荣誉。

 

他是一位多产的建筑师,设计风格微妙而有力,低调而优雅,以“惜墨如金”的笔触表达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对现存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尊重。通过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现代设计,无论是新建,还是翻新和修复的建筑,他对建筑的功能性和易用性进行了重新构想,并籍此应对气候危机、改善社会关系并振兴城市的发展。

 

“获得这一殊荣,能与那些曾经为建筑领域带来无数灵感的历届获奖者们列在一起,我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奇普菲尔德表示:“我把此次获奖视作一种鼓励,我将继续关注建筑的本质和意义,会更加重视建筑师在应对当下气候变化和社会不平等方面的挑战中能做出的贡献。我们深知,身为建筑师需要扮演一个显著角色,通过不懈地互动互联,不仅要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更要去创造一个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我们必须超越这一挑战,并帮助和启发下一代,让他们有远见和勇气来担当责任。”

 

他的建筑职业生涯横亘四十多年,所完成的一百多个作品纷繁多样,涵盖了市政、文化、学术建筑领域,还包括各类住宅和城市总体规划等,遍及亚洲、欧洲和北美。


建筑:一种社会参与的产物

 

2023年度评审辞中提到:在公共领域,他致力于呈现和定义低调但充满变革的市政面貌——即使是私人委托,其风格精简,规避画蛇添足、远离潮流时尚,一切都在向当代社会传递出最切题的讯息。将淬炼出的设计方案以深思熟虑的方式付诸实施,虽然近年来不那么明显,这种能力是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可持续性即相关性,它不仅消除了多余的东西,而且是创建物质和文化上都可持久的建筑的第一步。

 

奇普菲尔德充分考虑了建筑对环境和历史的永久性影响,接纳现有的一切,在与时间和地点的对话中进行设计和介入,并采用和更新每个地点的当地建筑语言。詹姆斯·西蒙美术馆(德国柏林,2018年)位于Kupfergraben运河沿线的一个狭长岛屿上,通过作为博物馆岛入口的宫殿桥与河岸连接。宏大却低调的柱廊令人叹为观止,将一个露台、一个宽敞的楼梯和许多开放空间围拢起来,可以让充足的光线射入宽阔的建筑入口。其设计让人们视野开阔,能够由内至外观赏到更丰富的景色,甚至看到相邻的建筑和周围的城市景观。


詹姆斯·西蒙美术馆,2018

柏林,德国

詹姆斯·西蒙美术馆坐落于Kupfergraben运河和新博物馆之间的狭长岛屿上,作为柏林博物馆岛的新门户建筑,可经宫殿桥抵达,其在地上与佩加蒙博物馆相连,并通过地下的考古长廊连接新博物馆、阿尔特斯博物馆和博德博物馆。受弗里德希·奥古斯特·施图勒启发而设计的柱廊威严而低调,以宏伟的规模重新诠释,围合而成的公共露台拥有从内到外的开阔视野,外部建筑和城市景观尽收眼底。宽大的台阶和多种开放空间让充足的光线照进主入口,并一直延伸至主要展览空间和自助餐厅。博物馆商店和卫生间位于下部夹层,临时展馆和礼堂则位于最底层。


Simon Menges提供

 

 Ute Zscharnt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Simon Menges提供

 Célia Uhalde提供

 

Ute Zscharn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由Ute Zscharnt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主办方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先生表示:“他充满自信但绝不傲慢,从不跟随潮流;他直面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联,并秉持对历史负责和为人类服务的态度努力加以维护。他的作品优雅而精湛,但他对自己设计成就的度量却是社会和环境福祉,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翻新工程中,他精准的设计中充满了他对历史敏锐的见解,他始终着眼于挽救原有的设计和结构,而不是完全用现代建筑取代。奇普菲尔德感慨道:“作为一名建筑师,在某种程度上我是建筑意义、记忆和遗产的守护者。城市是历史的记载,而建筑通过岁月的洗礼也会变成历史记录。城市是动态的,它们不会在原地静止,而是不断地演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拆除了一些建筑,并用其它建筑取代它们。因为人们选择维护自身利益,因此“只保护最好的建筑”的观念是不够的,对那些能够反映城市演变丰富性的特点和特质,还需要考虑对它们进行保护。”

 

柏林新博物馆(德国柏林,2009年)始建于十九世纪中期,在二战期间被摧毁并荒废,奇普菲尔德在修复过程中展现出他对保存和重建增建两者之间的审慎辨析。这是一场新与旧的对话,过去的建筑被放到显著的位置,从而营造出充满现代性的场景,例如,一个全新的、非常醒目的主楼梯,两侧的墙壁上显现出原有壁画和旧材新用的手法,甚至还带有被战争破坏的痕迹。宽阔的室外空间成为所有人的交流场所——包括那些从未进入过画廊的人。

  

柏林新博物馆,2009

德国,柏林

柏林新博物馆始建于十九世纪中期,在二战期间被摧毁并荒废,奇普菲尔德在修复过程中展现出他对保存和重建增建两者之间的审慎辨析。这是一场新与旧的对话,过去的建筑被放到显著的位置,从而营造出充满现代性的场景,例如,一个全新的、非常醒目的主楼梯,两侧的墙壁上显现出原有壁画和旧材新用的手法,甚至还带有被战争破坏的痕迹。宽阔的室外空间成为所有人的交流场所——包括那些从未进入过画廊的人。

  由Ute Zscharnt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由Ute Zscharnt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由Joerg von Bruchhausen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SMB/Ute Zscharnt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评委会主席、2016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阐述道:当前,许多建筑师都将客户委托视为扩 展其自身作品集的机会,而他却用精心挑选的技能、精准的工艺来应对每一个项目。有时需要一种张扬而具有纪念意义的手法,有时又需要他不能留下自己的痕迹。但是,他的建筑将始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他的终极目标是为造福更多人,不追随潮流反而让他的作品得以永存。

 

旧行政官邸大楼(意大利威尼斯,2022年)的历史可追溯到十六世纪,他对这座位于市中心的建筑的修复和再造重新界定了它的市政功能,首次对公众开放。他坚持建筑和工艺水乳交融的理念,通过自己的工作流程升华了两者间的伙伴关系。传统工匠复原了原始的壁画、水磨石和粉彩地面以及石膏装饰等,揭开了历史的层层面纱。经过修复的建筑现在可以从上方和内部欣赏到景色,露台、展览活动空间、礼堂以及由一系列拱门串联而成的画廊空间都一览无余。

  

旧行政官邸大楼,2022

威尼斯,意大利

旧行政官邸大楼最初由Mauro CodussiBartolomeo BonJacopo Sansovino16世纪设计,此次修复和改造工程重新界定了它的市政功能,首次对公众开放。传统工匠复原了原始的壁画、水磨石和粉彩地面以及石膏装饰等,揭开了历史的层层面纱;同时,当地的工匠和施工技术也完成了垂直交通这样的现代化装置。经过修复的建筑现在可以从上方和内部欣赏到景色,露台、展览活动空间、礼堂以及由一系列拱门串联而成的画廊空间都一览无余。

Richard Davies提供 

Alessandra Chemollo提供 

 Alessandra Chemollo提供 

 Alessandra Chemollo提供

  

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成为服务社会的公共事业,例如当初主要作为参赛队伍和赞助商临时接待场所的美洲杯大楼(西班牙瓦伦西亚,2006年)。建筑室外空间比室内空间更大,悬挑的观景台十分宽敞,分布在每个错落有致的平台周边,有些观景台的进深可达15米。奇普菲尔德利用二层的零售商店和无障碍平台为公众设置了一个活动场所,在那里可以纵览运河和城市的美景。通过这一层的一个坡道可直通场地正北侧的公园。他对莫兰综合体(法国巴黎,2022年)进行了翻新和扩建,涵盖了高档住宅和经济适用房、零售和餐厅场所、酒店和青年旅社、装置艺术空间和城市屋顶花园,为社区重新注入了活力。建筑师沿着原有建筑的底部设置一系列承重拱廊,将新建体量托起,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聚集空间,吸引人们进入或者穿越这段从莫兰大道通向塞纳河畔的全新视觉通道。

 

美洲杯帆船赛大楼,2006

瓦伦西亚,西班牙

美洲杯帆船赛大楼坐落在重新规划的瓦伦西亚工业港口沿岸,是与 Fermín Vázquez -b720 Arquitectos 建筑事务所的合作设计项目,用来服务150年来首次在欧洲举办的美洲杯赛事,仅用短短11个月即建成。这座建筑横向的四层混凝土体量极具特色,互相重叠且大小不一,从每一层都可毫无遮挡地俯瞰新挖掘的运河。建筑室外空间比室内空间更大,悬挑的观景台十分宽敞,有些进深可达15米,均采用金属板吊顶和实木地板。建筑初衷是作为临时接待场所,提供给参赛队伍和赞助商使用。除此之外,奇普菲尔德还为公众设置了活动场所。底层和顶层设有餐厅、休息室、健身俱乐部、运动员和赞助商的设施,而二层则专门为社会公众开放,提供零售空间和观景台,与场地北侧的公园相连。

 

 Christian Richters提供

 

 Christian Richters提供

 

莫兰综合体,2022

巴黎,法国

Calq建筑事务所合作的莫兰综合体翻新与扩建工程,涵盖了高档住宅和经济适用房、零售和餐厅场所、酒店和青年旅社、装置艺术空间和城市屋顶花园,为社区重新注入了活力。建筑师沿着原有建筑的底部设置一系列承重拱廊,将新建体量托起,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聚集空间,吸引人们进入或者穿越这段从莫兰大道通向塞纳河畔的全新视觉通道。

 

 Simon Menges提供

 

无论是公共还是私人建筑,他的作品都为社会赋予了共存和交流的机会,既促进了人们的社会归属感又保护了个体独特性。爱茉莉太平洋总部(韩国首尔,2017年)就实现了个体与集体、私人与公共、工作与休憩的和谐统一。玻璃幕墙上的垂直铝板提供遮阳功能,帮助调节温度和自然通风,并呈现一种半透明感,促进了建筑的使用者、周边和观察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公共中庭、博物馆、图书馆、礼堂和餐厅等公共设施使得办公空间得到平衡。中央庭院可让视野延伸至附近的建筑,而多个空中花园则进一步促使了社区内部与外部元素的互动。在位于北摄山脉的猪名川陵园礼堂和游客中心(日本兵库,2017年),在这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相互融合,兼具独处和聚会的场所,既可觅得平静,也可参访探寻。这些相互联系的元素,在拥有红色泥土般质感的整体建筑中得到了体现,室内外的楼梯和小径顺应地势,营造出连绵不断的空间体验,隐蔽的无教派礼堂和游客中心彼此呈对角线排列。

 

 

爱茉莉太平洋总部,2017

首尔,韩国

爱茉莉太平洋总部实现了个体与集体、私人与公共、工作与休憩的和谐统一。玻璃幕墙上的垂直铝板提供遮阳功能,帮助调节温度和自然通风,并呈现一种半透明感,促进了建筑的使用者、周边和观察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公共中庭、博物馆、图书馆、礼堂和餐厅等公共设施使得办公空间得到平衡。中央庭院可让视野延伸至附近的建筑,而多个空中花园则进一步促使了社区内部与外部元素的互动。

  

猪名川陵园礼堂和访客中心,2017

兵库县,日本

Key Operation公司合作建造的猪名川陵园礼堂和访客中心,位于北摄山脉中,在这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相互融合,兼具独处和聚会的场所,既可觅得平静,也可参访探寻。这些相互联系的元素,在拥有红色泥土般质感的整体建筑中得到了体现,室内外的楼梯和小径顺应地势,营造出连绵不断的空间体验。园区中心为一座神社,坐落于宏伟的中轴大台阶上,周围的花园灵感来自于日式的草地和林地。隐蔽的无教派礼堂和游客中心彼此呈对角线排列,内部空间简约朴素,仅需最基本的采暖设施。

 

2023年度评审辞中写道:在不同的城市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座一眼就认出来的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而是看到了针对每种不同情况而设计的戴卫 ·奇普菲尔德建筑。尽管他的每座建筑都彰显着自己的存在,同时又能与周边社区建立新的联系。他的建筑语言既遵从基本设计原则,又能灵活地适应本地文化,实现了真 正的平衡……戴卫 ·奇普菲尔德的作品将欧洲古典主义、英国文化的复杂性,乃至日本的精致风格融为一体, 是文化多样性的结晶。

 

奇普菲尔德的重要作品还包括河流与赛艇博物馆(英国泰晤士河畔亨利镇,1997年)、英国广播公司苏格兰总部(英国格拉斯哥,2007年)、特纳当代美术馆(英国马尔盖特,2011年)、海浦沃斯美术馆(英国西约克镇,2011年)、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美国密苏里州,2013年)、Joachimstraße园区(德国柏林,2013年)、胡美兹博物馆(墨西哥城,2013)、潘克拉斯广场办公楼(英国伦敦,2013年)、西溪天堂 ·悦庄(中国杭州,2015年)、皇家美术学院总体规划(英国伦敦,2018年)、霍克斯顿公馆(英国伦敦,2018年)、西岸美术馆(中国上海,2019年)、苏黎世美术馆(瑞士苏黎世,2020年)、洛克·外滩源(中国上海,2021年)和陶溪川文化区(中国景德镇,2022年) 。

 

奇普菲尔德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52位获奖者。他目前居住在伦敦,并在柏林、米兰、上海和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开设办事处。2023年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将于今年5月在希腊雅典举行。

 

 

河流与赛艇博物馆,1997

泰晤士河畔亨利镇,英国

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河流与赛艇博物馆,是奇普菲尔德在故乡英格兰的第一座建筑作品,其中展示着各式赛 艇,以及赛艇运动、泰晤士河和亨利镇的相关历史。

 

这座建筑是在英国现代建筑的前景并不明朗的时期设计的,既融合了传统英式社区的元素,又做出了差异化 的创新。该建筑体现了地域特色,天窗和坡屋顶的设计灵感源自河畔船屋和牛津郡传统的木制谷仓,并使用 未经处理的英国绿橡木作为外墙材料。两个玻璃体量基座由混凝土柱托起以抵御洪水,微妙而有力地呈现出 现代性和传承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Richard Bryant/Arcaid提供

 

英国广播公司苏格兰总部,2007

格拉斯哥,英国

英国广播公司苏格兰总部位于Govan Graving码头旧址,这里是克莱德河沿岸一座废弃造船厂。作为资讯枢纽,公司提供广泛的内容输出,包括电视广播节目和数字媒体,建筑需要多样化的功能,包括工作室空间、配套的生产和技术设施。基于协作和对话的要求,各功能之间彼此区隔又保持必要的联系。宽阔的中庭内设有逐级升高的宽大台阶和交流平台,其作为空间焦点和开放性的体现,既是各楼层间的通行纽带,又能提供非正式的交流聚会空间。各类空间堆叠有致,中部为封闭式工作室和小办公室,两侧是欣赏河景的大办公室。

 

 Christian Richters提供

 

特纳当代美术馆,2011

马尔盖特,英国

位于肯特郡北海岸的特纳当代美术馆,以已故艺术家J.M.W.特纳为灵感,是当地的一大亮点。建筑坚持了设计上的通达性和社会性原则。六个相同的晶体体量塑造了它透明的外观,与特纳画作相似,同时也让人们可以欣赏到广阔的海景。整个公共画廊的历史和当代作品展示计划都是免费的。

 

 美术馆所采用的设计元素旨在减轻海洋恶劣条件的影响,例如偶发的洪水和漫溢。建筑由混凝土框架和酸蚀玻璃表皮构成,建在加高的基座上,并采用单坡屋顶以有效排水。

 

 Simon Menges提供

 

海浦沃斯美术馆,2011

西约克镇,英国

海浦沃斯美术馆位于历史悠久的韦克菲尔德滨水保护区的卡尔德河拐弯处,建筑四面环水,由十个相互连接的梯形体量组成,每个体量的尺寸和角度都是独一无二的。建筑看似从河中升起一般,仅能通过步行桥进入,河水成为被动空气系统的来源,有助于提高加热和冷却效率。

  

建筑外观的斜屋顶在视觉上与邻近的工厂、仓库和工业建筑相呼应,而内部大小不一的展览空间,能够满足展示已故艺术家芭芭拉·海浦沃斯的多样化作品的需求。天花板的倾斜设计使得上层展厅可以适合需要特殊光线条件的作品,如纸上作品、大型石膏雕塑等。一楼则是公共区域,包括表演空间、学习工作室和咖啡厅等。

 

 Iwan Baan提供

 

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2013

密苏里州,美国

奇普菲尔德与HOK合作,在原博物馆建筑(由卡斯·吉尔伯特于1904年为圣路易世界博览会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新的建筑镶嵌在一片树林之中,十分谨慎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建筑外墙选用本地材料打造,呈现出深沉的混凝土色调,进一步增强了其低调的气质。

 

 室内的方格状天花板,通过多层光线扩散器和玻璃,在画廊中营造出理想的光线条件。同时也方便室内隔墙在方格模数内灵活重置,给予展馆布置一定的灵活性。不同展馆空间之间未设门廊阻隔,提升了观展视线的广度和自由度。

 

 景观设计包括了一个新的入口和雕塑花园,新的路径提高了现有景点和重要工作场所的可达性。除了基础设施和交通的改善,地下停车场也满足了博物馆日益增长的观众需求。

 

 Simon Menges提供

 

胡美兹博物馆,2013

墨西哥城,墨西哥

胡美兹博物馆,是与TAAU/Oscar Rodríguez建筑事务所的合作设计项目,建筑师充分利用三角形的场地,最大化建筑的形式与功能,将公共和私人活动充分融合,创建了一个生机焕发的街区市民空间。建筑物由14根柱子支撑,架空于抬高的基座上,将市民活动从地面引入上层露台,创造出一个动态的社区广场。

 

上层展厅为非固定的多功能空间,用于展示永久和临时藏品、作为演出、讲座和工作坊的场所。独特的锯齿状屋顶营造出9米多高的极富表现力的空间,窗户采用通高的玻璃,使每个楼层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地理环境也进一步影响了建筑材料的选择,比如墙面取材于当地的洞石,以及耐受自然灾害的钢筋混凝土和钢材。

 

 Simon Menges提供

 

西溪天堂·悦庄,2015

中国,杭州

西溪天堂·悦庄位于杭州城郊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这里兼具人工景观与自然风貌的独特风貌。而这一高端公寓的设计开发从意境和氛围上融于了其中,在设计规划上运用鱼塘,绿地以及周围的水系等景观元素,具备城市化的风格的同时又与湿地的地貌特征息息相关。

 

建筑立于水中的石基之上,这是周边的村落民居的典型样式。墙体、围栏和高低错落的平台打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室外空间。宛若镶嵌于水系花园中的黑色石块,在周边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映衬下风格鲜明。建筑的室内设计以流动空间呈现,别具匠心。充足的光线通过与房间等高的大玻璃窗投入室内,窗外水系花园的美好景致也可一览无余。


皇家美术学院总体规划,2018

伦敦,英国

古老的皇家美术学院创立于1768年,新的总体规划将皮卡迪利大街上的伯灵顿府(自1868年以来一直使用的老建筑)和伯灵顿花园6号楼(1998年收购的前参议院大楼联合起来。经与Julian Harrap建筑事务所合作进行修复,保留了建筑物的历史完整性,但奇普菲尔德对其进行了现代化的干预,用桥梁连接了两栋建筑,从象征意义和实际意义上实现了统一。这座混凝土桥建立了一种新的城市形象,可俯瞰新的雕塑花园,并将原本独立的两个入口串联起来,为皮卡迪利大街和伯灵顿花园街之间提供了新的公共路线。主楼仅略微进行了翻新,而伯灵顿花园6号楼则被赋予一系列新功能,以适应使用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比如新增了一个建筑空间以扩大教学规模;剧院经重新修复,内部改为弧形下沉地面;原本的议事厅现在用作自助餐厅;实验室则转化为画廊。

 

 Simon Menges提供

 

霍克斯顿公馆,2018

伦敦,英国

霍克斯顿公馆是与Karakusevic Carson建筑事务所的合作项目,作为Colville Estate再开发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由哈克尼区议会委托进行,旨在重新设计社区,培育租户和业主的多元化邻里关系,因为这些住宅的销售将为场地内的保障性住房提供资金。两座住宅塔楼六边形的平面轮廓,为198套公寓提供了充足的面宽,使每个户型都可以拥有宽敞的转角阳台,作为其居住空间的延伸。而呈多面体的建筑体量使其比例更显纤细。建筑外饰面采用手工制作的比利时面砖,相同的粘土经不同的烧制工艺呈现出不同颜色,16层的塔楼为红色,20层的塔楼则为灰色。

 

 Simon Menges提供

  

西岸美术馆,2019

中国,上海

矗立在上海徐汇滨江绿化带的最北端的西岸美术馆,是西岸“美术馆大道”的核心场馆之一,是构建区域乃至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平台。三角形的地块上,三个承载着展览功能的建筑体量呈风车型旋转排布,并通过中央的双层通高门厅联系,人们可以通过西侧与书店和咖啡馆相连的龙腾大道进入,也可以通过东侧的滨江步道直接进入下沉庭院,或者拾阶而上到二层露台进入中央门厅。登上被抬升的地面广场,可纵览黄浦江的景色,也可沿着台阶漫步到河岸附近的休息平台。

 

三个主要的体量均为17米高,由半透明的,玉石般的玻璃包裹,赋予建筑族群乳白的质感并带来充足的光线。每个体量的上层是展览空间,通过顶部采光。下层的空间利用侧高窗采光,包括多功能厅、艺术工坊和教育空间等,承但着更多的功能。

 

 Simon Menges提供

  

洛克·外滩源,2021

中国,上海

洛克·外滩源6号位于上海外滩历史街区的交叉口,其原址是原美丰洋行,建筑师保留了东向与南向的两个墙面,并将沿街的三层历史建筑立面进行修缮和翻新,在上面新建了十一层体量,拔高至60米的新建筑,建筑内部将被用作办公用途。这座新的红砖塔楼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标志,将历史悠久的城市肌理与远处高楼林立的新城市融为一体。

  

事务所还负责了这一系列租界建筑中其它十座建筑的修缮和改造,在历史过程中建筑物经历的各种变化被除去,外立面经过仔细地清洗和修复,尽可能多地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并为某些建筑的新功能增加了设施。重现历史建筑的尊严和风格。

 

 Fangfang Tian提供

  

 评奖辞

普利兹克建筑奖是为了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反映出的天赋、远见和责任感,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类社 会和人居环境所做出的持续和卓著的贡献。戴卫·奇普菲尔德的职业生涯以持久专注、风格严谨和作品的一致性而著称,奖项宗旨中的两个核心诉求在他这里实现了无缝地整合与平衡。

 

基于建筑师本人对这一学科深入和持续地领悟,他对自己在建筑中所追求的目标所做出的回应谨慎、精心、准确而冷静。这些回应从来都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也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相反,他从始至终关注的是更长远的目标,对公民和公共利益的不懈追求。

 

戴卫·奇普菲尔德不辱使命,他很好地平衡了每个项目的相关性和地位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他谨遵建筑学科的知识和原则,这既需要智慧,也必须谦逊;在特定的项目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需要同时具备才华和经验。在经手的每个案子中,他都巧妙地选择了对项目最有帮助的工具,而不是那些可能只会标榜建筑师艺术天分的东西。因此在修复或翻新现有建筑和经典作品的过程中,这位天才建筑师有时几乎“隐身”了——比如翻新柏林博物馆岛上的建筑,而对密斯·凡·德·罗标志性的作品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的修复则更为甚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接受全新的建筑创作项目时,他可以把广博的技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建筑特点总是优雅的、内敛的,具备永恒感,并辅以干净利落的结构和精致的细节,每个作品都彰显出清晰的风格、令人惊喜、蕴含丰富的底蕴并自信地存在着。在这个过度商业化、过度设计和夸张的时代,他始终能实现平衡:无论是在现代极简主义建筑语言和表达自由之间,抑或在抽象陈述和严谨优雅之间——而且从不缺乏复杂性。

 

保持着一丝不苟、始终如一的设计质量,戴卫·奇普菲尔德的作品涉猎广泛:涵盖从公共市政和商业建筑,到住宅和零售建筑等各种类型。但从职业生涯的早期起,博物馆就一直是他的特别关注点。无论是景区里的小规模独立作品,还是城市中显著而又往往复杂而精致的大型纪念物,他的博物馆作品向来无视“博物馆是精 英文化场所这一观念。他一次又一次地诠释了博物馆设计的真实要求:不仅要为艺术创造一个展示场所,还要与所在城市交织为一体,打破界限,邀请广大公众参与其中。他的博物馆建筑一再地创造出新的市政空间、新的城市动线,以及整合城市现有肌理的新路径。

 

在奇普菲尔德手中,博物馆从建筑学和博物馆学的“金丝雀”转变为能给市民生活带来改观的场所。宽阔的室外空间使它们不再是艺术品的堡垒,而是交流、聚会和观赏的场所,建筑本身也成为送给城市的一份礼物一个共享之地,即便那些从不进博物馆的人也乐在其中。简言之,他的建筑在看似矛盾的理念之间实现了大局的平衡,既作为建筑设计自身必须是完整的,整体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同时创造出了与城市和社会的关联,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地区风貌。

 

 戴卫·奇普菲尔德坚持不懈地追求多样化、坚实和具备连贯性的作品,他时刻进行着对“本地特色”的严肃思 考——或称之为地方精神,也就是建筑所在地日益多样化的文化背景。在不同的城市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座一眼就认出来的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而是看到了针对每种不同情况而设计的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尽管他的每个建筑都彰显着自己的存在,却能与周边社区建立新的联系。他的建筑语言既遵从基本设计原则,又能灵活地适应本地文化,实现了真正的平衡。他将柱廊元素纳入到欧洲项目,在中国项目中则融合了庭院元素,他使用当地材料的手法相当高级又巧妙,而在复杂结构中则能运用常规技术。从他的建筑作品中始终流淌出的诗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戴卫·奇普菲尔德的作品将欧洲古典主义、英国文化的复杂性,乃至日本的精致风格融为一体,这是文化多样性的结晶。

  

在公共领域,他致力于呈现和定义低调但充满变革的市政面貌——即使是私人委托,其风格精简,规避画蛇添足、远离潮流时尚,一切都在向当代社会传递出最切题的讯息。将淬炼出的设计方案以深思熟虑的方式付诸实施,虽然近年来不那么明显,这种能力是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可持续性即相关性,它不仅消除了多 余的东西,而且是创建物质和文化上都可持久的建筑的第一步。

 

在体验戴卫·奇普菲尔德的作品时,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特质之一往往就是经典,这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特质。经典不在于风格,而在于对建筑行为和艺术责任的忠诚,对维特鲁威三个基本原则的忠实:坚固、实用和美观。奇普菲尔德并没有着眼于创造标志性的、孤芳自赏的建筑表达,而是交替运用内敛和大胆,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方式诠释着建筑的角色。

 

戴卫·奇普菲尔德坚信,在地球这个人类家园变得日益脆弱的时代,建筑师的角色就是培育新的方式方法以 改善人们的生计和生活。他的愿景已不仅仅是把单个建筑融入其所在地点和文化,而是拓展到对地点和文化更广泛的定义和理解。

 

近年来,戴卫·奇普菲尔德履行这一职责的形式不再拘泥于建筑,而是将他有关空间和环境的专业知识用来规划和保护他的第二故乡——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地区的景观。在这里,他设立的RIA基金会希望能为保护这个地区相互交织的景观、土地传统以及农业和生态出谋划策,在未来几十年间帮助保护和拓展生态系统,以应对所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

 

鉴于戴卫·奇普菲尔德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严谨、正直和切中肯綮,已经超越了建筑学领域的范畴,彰显了其对于社会改良和环境改善的执着精神,我们将2023年普利兹克奖授予他。

 


 获奖者简介

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CH1953年出生于伦敦,在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的一个乡村农场长大。大量的谷仓和各种农舍建筑给他带来的惊叹充溢在童年回忆中,他对建筑的最初而强烈的实物印象由此形成。

 

“我认为好的建筑会提供一个环境,它在那里,但它又不在那里。就像所有意义重大的事物一样,它们既是前景又是背景,而我一向对前景不太感兴趣。建筑可以对我们的仪式和日常生活进行强化、支撑和帮助,我最喜欢也是最享受的生活体验是让平常的东西变得特别,而不是让特别的事物成为所有。”

 

1976年毕业于金斯顿艺术学院,1980年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毕业,在那里他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具有批判思维的建筑师,学到了如何重新构想每个元素的潜力,从而让每个项目的意义都超越建造任务本身。

 

“设计不是用颜色和形状来堆砌,而是要发展出一系列兼备严格性和结果的问题和想法。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选择哪条路径已经不重要了——只要你坚持走下去,并且在过程中取得成果。”

  

他曾效力于建筑大师道格拉斯·斯蒂芬、1999年度普利兹克奖得主诺曼·福斯特和已故的2007年普利兹克奖得主理查德·罗杰斯。1985年在伦敦成立了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师事务所,后来又在柏林(1998年)、上海 (2005年)、米兰(2006年)和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2022年)设立了办公室。

 

他的早期职业生涯始于伦敦斯隆街,为三宅一生的门店做室内装潢设计,后来在日本从事建筑工作。河流与赛艇博物馆(英国泰晤士河畔亨利镇,1989–1997年)是他在自己故乡承接的第一个建筑设计项目。此后他继续在海外从业,早期成功作品包括柏林新博物馆(德国柏林,1993-2009年)的重建和再造,以及詹姆斯·西蒙画廊(德国柏林,1999-2018年)。他把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归结于在职业生涯的成形阶段,在海外为当地文化建造建筑的经历。

 

合作一直是他的从业实践的基础,他坚信:“事实上,好的建筑来自于好的流程,而好的流程意味着你要与多种力量接触与合作。”四十年间,他创作了一百多个纷繁多样的作品,涵盖了市政、文化、学术建筑领域,还包括各类住宅和城市总体规划等,遍及亚洲、欧洲和北美。

 

随着他的建筑实践变得越来越丰富,他对社会和环境福祉的倡导也越来越鲜明,他谴责那些不为当地社会 服务,而臣服于全球经济大鳄的建筑商品化行为,谴责就此形成缺乏永久性的意识,导致气候危机。建筑师 不能置身事外,需要与社会同行。诚然,我们或许可以挑衅和抱怨,我们也能够找到可兹效法的东西。但我们首先需要一个规划框架,既要有雄心壮志,也要有优先次序。从本质上讲,我们现在不得不期盼,环境危机能让我们重新思考社会事务的优先顺序——追逐利润并不应该成为激发我们做出决策的唯一动因。

 

近年来,他对加利西亚社区赋予厚爱,奉献热情。加利西亚是西班牙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但这里却以高品质的生活而著称。2017年,奇普菲尔德成立了RIA基金会,赞助相关研究和理念推广,协调规划未来的发展,沿着阿劳萨湾的海岸线推动以当地为核心的自然和建筑环境保护,籍此应对全球挑战。

 

奇普菲尔德曾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学会金奖(英国,2011年)、欧盟当代建筑奖——密斯···罗奖(西班牙,2011年)以及海因里希·特森诺奖(德国,1999等奖项。他曾入选皇家美术学院院士(2008),被授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绩勋章(2009),被日本艺术协会授予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建筑)(2013),他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成员,也是美国建筑师学会和德国建筑师学会的荣誉会士。

 

2012年,奇普菲尔德主持策划了以共同基础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6年至2017年被选为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的建筑学导师;并于2020年担任Domus的特邀主编;他曾于1995年至2001年在斯图加特国立美术学院建筑系担任教授;2011年在耶鲁大学担任建筑设计专业诺曼·R·福斯特客座教授。

 

他于2004年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2010年被封为爵士,并被授予名誉勋位。

 

已建成作品

2022

旧行政官邸大楼意大利威尼斯

莫兰综合体,法国巴黎(与 Calq 建筑事务所合作)

陶溪川文化区,中国景德镇

 

2021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翻新,德国柏林

浙江医药总部大楼,中国绍兴

布莱恩特大楼,美国纽约

简街11-19公寓,美国纽约

 

2020

苏黎世美术馆,瑞士苏黎世

雅各比工作室,德国帕德博恩

卡门·伍尔特论坛中心,德国昆泽绍

托洛尼亚大理石雕塑展,卡法莱里宫,意大利罗马(临时)

 

2019

西岸美术馆,中国上海

詹姆斯·西蒙画廊,德国柏林

 

2018

霍克斯顿公馆,英国伦敦(与Karakusevic Carson建筑事务所合作)

皇家美术学院,英国伦敦(与Julian Harrap建筑事务所合作)

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加建,英国伦敦

SSENSE零售店,加拿大蒙特利尔

阿卡里采石场,意大利佐文切多

浙江自然博物馆,浙江安吉

Stadthöfe,德国汉堡

 

2017

爱茉莉太平洋总部,韩国首尔

私人住宅,英国查韦尔

猪名川陵园礼堂和游客中心,日本兵库(与Key Operation Inc.合作)

 

2017

圣米凯莱公墓,意大利威尼斯

Palais Varnhagen公寓,德国柏林

巴纳医生疗养院,德国布劳恩拉格

私人住宅,韩国首尔

 

2016

Forum Museumsinsel,德国柏林

Westkaai大厦,比利时安特卫普

华伦天奴旗舰店,老邦德街,英国伦敦

私人住宅,德国慕尼黑(与Mark Randel Architekten合作)

布里奥尼麦迪逊大道旗舰店,美国纽约

 

2015

肯辛顿花园一号公寓,英国伦敦

华伦天奴旗舰店,意大利罗马

西溪天堂·悦庄,中国杭州

私人工作室,德国柏林

伊甸园别墅,意大利加尔多内

MUDEC米兰文化博物馆,意大利米兰

 

2014

华伦天奴第五大道旗舰店,美国纽约

Bally 旗舰店,新邦德街,英国伦敦

市政大楼,韩国首尔(与HAEHAN合作)

 

2013

莫干山路办公楼,中国杭州

潘克拉斯广场办公楼,英国伦敦

胡美兹博物馆,墨西哥城(与TAAU/Oscar Rodríguez合作)

Joachimstraße园区,德国柏林

欧罗巴大街21办公楼,瑞士苏黎世

Killesberg住宅楼,德国斯图加特

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与HOK合作)

 

2012

巴黎高等商学院MBA大楼,法国茹伊昂若萨

法兰克福棕榈园社交厅,德国法兰克福

 

2011

巴塞罗那司法城,西班牙巴塞罗那(与Fermín Vázquez-b720 Arquitectos合作)

萨勒诺司法城,意大利萨勒诺(与Alberto Izzo&Partners合作)

Peek & Cloppenburg百货公司,奥地利维也纳

海浦沃斯美术馆,英国西约克郡

特纳当代美术馆,英国马尔盖特

洛克·外滩源,中国上海

 

2010

诺华实验室大楼,瑞士巴塞尔

蒂洛尔百货商场,奥地利因斯布鲁克(Dieter Mathoi Architekten合作)

富克旺根博物馆,德国埃森

Deurle私人住宅,比利时(与DDM.Architectuur合作)

 

2009

柏林新博物馆,博物馆岛,德国柏林(与Julian Harrap事务所合作)

Blankense私人住宅,德国汉堡

安克雷奇博物馆,美国阿拉斯加(与 Kumin Associates Inc.合作)

 

2008

九树公寓,中国杭州

Elbchaussee私人住宅,德国汉堡

希维克艺术中心展馆瑞典希维克(与安东尼 · 戈姆雷合作)

视听教学园区西班牙巴塞罗那(与Fermín Vázquez-b720 Arquitectos合作)

 

 

2007

英国广播公司苏格兰总部,英国格拉斯哥

Am Kupfergraben画廊,德国柏林

帝国河畔酒店,德国汉堡

良渚博物馆,中国杭州

 

2006

美洲杯大楼,西班牙瓦伦西亚(与Fermín Vázquez-b720 Arquitectos合作)

现代文学博物馆,德国内卡河畔马尔巴赫市

得梅因公共图书馆,美国爱荷华州得梅因(与Herbert Lewis Kruse Blunck 建筑事务所合作)

 

2005

Villaverde住宅,西班牙马德里

 

2004

Parkside公寓,德国柏林

腓特烈大街126号翻新和扩建,德国柏林

Figge艺术博物馆,美国爱荷华州(与Herbert Lewis Kruse Blunck 建筑事务所合作)

 

2003

特鲁埃尔城市发展规划,西班牙阿拉贡

私人住宅,德国法兰克福

戈姆雷工作室,英国伦敦

 

2002

科鲁韦多私人住宅西班牙加利西亚

 

2001

恩斯廷服务中心,德国Coesfeld-Lette

里士满私人住宅,英国萨里郡

州立中央银行,德国格拉

海岸俱乐部酒店,美国迈阿密州(与Fullerton Diaz建筑事务所合作)

 

1997– 2004

各地的Dolce & Gabbana专卖店

 

1997

Kaistraße工作室,德国杜塞尔多夫

河流与赛艇博物馆,英国泰晤士河畔亨利镇

 

1996

Dahlem私人住宅,德国柏林

 

1995

基督教科学派第一教堂,英国里士满

列克星敦街Wagamama餐厅,英国伦敦

 

1993-1997

各地的Joseph专卖店

 

1993

各地的Katherine Hamnett专卖店

 

1992

松本公司总部,日本冈山

 

1991

Gotoh博物馆,日本千叶

 

1990

丰田汽车总部,日本京都

 

1989

Agar Grove工作室,英国伦敦

 

1987

阿诺菲尼艺术中心,英国布里斯托

Brownlow Mews工作室,英国伦敦

 

1986–1994  

各地的Equipment专卖店

 

1985– 1986

各地的三宅一生专卖店

 

在建作品

希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希腊雅典,2022至今(与Alexandros N Tombazis & Associates合作)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Firoz Lalji全球中心,英国伦敦,2022至今

 

Luxwerk 总体规划,德国柏林,2022至今

 

2号街区议会区,加拿大渥太华,2022至今(与 Zeidler  Architecture合作)

 

Dairy Road 住宅开发,澳大利亚堪培拉,2021至今

 

圣朱利亚体育场,意大利米兰,2021至今(与 Arup合作)

 

Schützenstraße发展规划,德国慕尼黑,2021至今

 

第五大道1014号,美国纽约,2021至今

 

杜纳德中心,英国爱丁堡,2020至今(与Reiach and Hall建筑事务所合作)

 

帕多瓦大学社会与经济学院,意大利帕多瓦,2019至今

 

爱丁堡詹纳斯百货公司重建,英国爱丁堡,2019至今

 

Nieuw Zuid住宅和办公楼,比利时安特卫普,2019至今

 

The Grand住宅楼,比利时尼乌波特,2019至今

 

劳力士大厦,美国纽约,2019至今

 

Jannowitz大厦,德国柏林,2019至今

 

Georg-Knorr-Park改造,德国柏林,2019至今

 

住宅项目,比利时鲁汶,2018至今

 

Paseo de Pereda 9-12,西班牙桑坦德,2017至今

 

易北塔,德国汉堡,2017至今

 

Lah当代艺术博物馆,斯洛文尼亚布莱德,2016至今

 

里昂交汇区规划(îlots A1-A2 nord,ZAC 2),法国里昂,2016至今

 

格罗夫纳广场30号,英国伦敦,2016至今

 

Karlstraße办公楼,德国慕尼黑,2016至今

 

上海工部局大楼改造,中国上海,2015至今

 

滨海度假区,德国巴特萨罗,2015至今

 

莫卧儿博物馆,印度阿格拉,2015至今

 

Bötzow啤酒厂改扩建,德国柏林,2013至今

 

 

个展和群展

2022

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展,英国伦敦

“圣马可广场的旧行政官邸大楼”,《Casabella》杂志主办,意大利米兰

“最佳高层建筑:DAM国际高层建筑奖 2022/23”,应用艺术博物馆,德国法兰克福

 

2021     

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展,英国伦敦

 

2020

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展,英国伦敦

 

2019

“戴卫 ·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四个项目展”, 城市博物馆,墨西哥墨西哥城

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展,英国伦敦

 

2018

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作品展,维琴查大会堂,意大利维琴查

 

2017

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展,英国伦敦

 

2015

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作品精选1985–2015, 马德里ICO博物馆,西班牙

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展,英国伦敦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伟大的设计:亚洲视野的英国建筑”,中国香港

 

2014

“棍棒与石头”展,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德国柏林

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展,英国伦敦

“伦敦的成长”展,新伦敦建筑-伦敦建筑环境中心,英国伦敦

“新收获,书面工作—1967-2013”Tchoban建筑绘图博物馆,德国柏林年度设计展,设计博物馆,英国伦敦

“构建了现代世界的英国人”展,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英国伦敦

 

2013

“可读的事物”,Aram画廊,英国伦敦Pavillon de l’Arsenal博物馆法国巴黎

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展,英国伦敦

建筑模型展,特纳当代美术馆,英国马尔盖特

  

2012

“包豪斯生活”,Aram画廊,英国伦敦

“英国尚在” ,巴西银行文化中心,巴西

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展,英国伦敦

Chromazone,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伦敦

 

2011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中国深圳和香港

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展,英国伦敦

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展,韩国首尔

2010德国DAM建筑奖23个最佳作品展,德国法兰克福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公开展,英国伦敦

 

2010

Form Matters—Questioni di forma,意大利比萨

“东西文化在建筑中相遇”巡展,中国

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展,英国伦敦

“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Form Matters”Fundacion Pedro Barrie de la Maza,西班牙阿科鲁尼亚

 

2009

“戴卫 ·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Form Matters”,设计博物馆,英国伦敦

Am Kupfergraben 10, DAM,德国法兰克福

 

2008

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两个项目展,皇家美术学院,英国伦敦

戴卫·奇普菲尔德近期作品展,Lichtzentrum Zumtobel,德国柏林

“新柏林博物馆:修复、补救和介入”,Soane博物馆,英国伦敦

戴卫 ·奇普菲尔德近期作品展Lichtforum,奥地利多恩比恩

21世纪的博物馆:构想、项目和建筑Kunstbibliothek图书馆(与巴塞尔艺术中心合作),德国柏林

“设计城市”,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土耳其

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展,英国伦敦

 

2007

Stadt und Haus—Neue Architektur,德国柏林

“加利西亚当代建筑”,西班牙

建筑与城市规划双年展,Palacio de Sobrellano宫,西班牙科米利亚斯

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展,英国伦敦

“地平线——马德里社会住宅1981–2006”,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英国伦敦

“柏林-纽约对话:氛围中的建筑AIA建筑中心,美国纽约StadtwohnenBDA画廊,德国柏林

 

2006

“黄盒子·青浦”艺术展,中国上海

“关于城市”,第十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

 

2005

“戴卫·奇普菲尔德:理想与现实”,理性宫,意大利帕多瓦

“当代感官—蜕变”,意大利雷焦卡拉布里亞

“斯特林奖,英国建筑的庆典”,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伦敦

 

2004

“蜕变”,第九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

“重新审视后现代主义”,德国建筑博物馆,德国法兰克福

“柏林的新石头建筑”,维罗纳菲尔拉,意大利

博物馆岛总体规划,联邦住房、城市发展与建设部,德国柏林

“建筑之城,建筑之城,柏林1900-2000”,柏林新博物馆,德国柏林

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展,英国伦敦

 

1999

“第二代现代主义的建筑与设计”,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德国卡尔斯鲁厄

“新世纪的建筑”,河流与赛艇博物馆,英国泰晤士河畔亨利镇

第六届欧盟当代建筑奖——密斯·凡·德·罗奖展,西班牙巴塞罗那

海因里希·特森诺展,德国德累斯顿和汉堡

“家”,英国格拉斯哥

“小型建筑”,Purves & Purves展厅,英国伦敦

“新千年的博物馆:构想、项目和建筑”,巴塞尔艺术中心,瑞士

“新英国建筑和产品设计”,英国驻纽约领事馆,美国纽约

“新城市环境:皇家学会近期作品巡展”,Galerie Renate Kammer画廊,德国汉堡新建筑,意大利威尼斯

 

1998

“作为设计师的建筑师”,柏林装饰艺术博物馆,德国柏林

“未来城市”英国文化协会远东地区巡展

汉堡当代住宅,Galerie Renate Kammer画廊,德国汉堡

“未来都市”英国文化协会巡展

 

1997

戴卫·奇普菲尔德展,Jaroslav Fragner画廊,捷克共和国

Grassimessefür Kunsthandwerk博物馆,德国莱比锡

“生活设计展”,英国文化协会,英国伦敦

“新作品/未来展望:英国建筑展,巴西圣保罗

 

1995

“住宅,办公室和博物馆”, Aedes画廊,德国柏林

1994

“三所住宅”,für Architektur画廊,德国汉堡

 

1993

Das SchloßPeter St. JohnAdam Caruso合作展,德国柏林

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作品展1985–1992,波尔扎诺,克拉根福,苏黎世

 

1992

灯光与建筑展,德国因戈尔施塔特

戴卫·奇普菲尔德日本作品展,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

 

1991

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作品展1985–1991, 罗马,里斯本,安特卫普

 

1990

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作品展1985–1990, 意大利那不勒斯

大都会 “90”, 巴黎建筑与都市规划中心法国巴黎

 

1989

“后现代主义”,卡姆登艺术中心,英国伦敦

“英国周”,Scala 画廊,丹麦哥本哈根

 

1988

“交流”,法国建筑学院与9H画廊、英国文化协会合作,法国巴黎

Gotoh 博物馆Fabian Carlsson画廊,英国伦敦

 

1987

“四位建筑师”,9H画廊,英国伦敦

 

1986

近期作品展,Gund画廊,哈佛大学,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1985

4040岁以下的建筑师,英国皇家建筑学会,英国伦敦

 

1983

10位年轻建筑师展,英国皇家建筑学会,英国伦敦

 

 

获奖情况(部分)

2022

美国建筑师学会纽约分会设计奖,布莱恩特大楼

 

2021

德国城市土地学会终身成就奖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国际杰出建筑奖,詹姆斯·西蒙美术馆和爱茉莉太平洋总部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国家建筑奖和建筑保护奖,Monocle杂志年度建筑师

 

2020

柏林建筑奖,詹姆斯·西蒙美术馆

DAM奖,詹姆斯·西蒙美术馆

 

2019

美国建筑师协会英国分会卓越设计奖,爱茉莉太平洋总部

2018

韩国建筑师学会奖,爱茉莉太平洋总部

欧盟文化遗产奖/欧罗巴·诺斯特拉奖,巴纳医生疗养院

 

2016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国际杰出建筑奖,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和胡美兹博物馆

柏林建筑奖推荐奖,Joachimstraße园区

获得英国公民信托奖可持续发展特别奖 潘克拉斯广场办公楼

 

2015

美国建筑师协会国际设计奖,国际公开竞赛类,胡美兹博物馆

美国建筑师协会英国分会卓越设计奖,莫干山路办公楼

 

2014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国家建筑奖,潘克拉斯广场办公楼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欧盟奖,Joachimstraße园区

 

2013

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欧盟奖,巴黎高等商学院MBA大楼

美国建筑师协会英国分会卓越设计奖,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

 

2012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国家建筑奖,海浦沃斯美术馆和特纳当代美术馆

卷宗Wallpaper设计大奖,最佳新公共建筑,海浦沃斯美术馆

英国公民信托奖推荐奖,特纳当代美术馆

美国建筑师协会英国分会卓越设计奖,诺华实验室大楼

 

2011

沃尔夫建筑奖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王冠建筑保护奖,柏林新博物馆

欧盟文化遗产奖/欧罗巴·诺斯特拉奖最高奖,柏林新博物馆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奖,柏林新博物馆和司法城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国际杰出建筑奖,安克雷奇博物馆

《旅游与休闲》杂志设计大奖,最佳博物馆,柏林新博物馆

美国建筑师协会英国分会卓越设计奖,柏林新博物馆

DAM奖,柏林新博物馆

美国建筑师协会英国分会卓越设计奖,Am.Kupfergraben画廊和美洲杯大楼

 

2009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国际杰出建筑奖,九树公寓

 

2008

柏林建筑奖特别奖,柏林新博物馆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欧盟奖,Am Kupfergraben画廊和帝国河畔酒店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国家建筑奖,英国广播公司苏格兰总部

《商业周刊》和《建筑实录》中国奖,最佳公共建筑奖,良渚博物馆

康泰纳仕旅行家杂志创新和设计大奖文化奖现代文学博物馆

 

2007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斯特林奖,现代文学博物馆

德国建筑奖推荐奖,现代文学博物馆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欧盟奖,美洲杯大楼和现代文学博物馆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国际杰出建筑奖,得梅因公共图书馆

2006

美国建筑师协会中部地区设计奖,Figge艺术博物馆和得梅因公共图书馆

 

2005

德国混凝土建筑奖,现代文学博物馆

 

2004

巴塞罗那当代文化中心,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奖,特鲁埃尔城市发展规划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国家建筑奖,戈姆雷工作室

 

2003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欧盟奖,科鲁韦多私人住宅

 

1999

海因里希·特森诺金奖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国家建筑奖,艺术与休闲类,河流与赛艇博物馆

英国皇家艺术委员会信托基金,英格兰年度最佳建筑,河流与赛艇博物馆

 

1998

美国建筑师协会英国分会卓越设计奖,河流与赛艇博物馆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地区奖,河流与赛艇博物馆

 

著作和文献

文章,评论和采访

2022

Wilson, Rob. “Less a Refurb, More a Repair,” The Architects’ Journal, 24, Feb. 2022.

 

 

2020

Chipperfield, David. “A Question of Scale.” Domus, no. 1051, 2020.

Chipperfield, David. “Where do we stand now?” Domus, no. 1051, 2020.

Chipperfield, David. “Will Technology Save Us?” Domus, no. 1050, 2020.

Chipperfield, David. “The Future of Urbanity.” Domus, no. 1049, 2020.

Chipperfield, David. “The Nature of Our Imagination.” Domus, no. 1048, 2020.

Chipperfield, David. “Looking for Community.” Domus, no. 1047, 2020.

Chipperfield, David. “Shelter/Home.” Domus, no. 1046, 2020.

Chipperfield, David. “In Praise of Beauty, in the Face of Crisis.” Domus, no. 1045, 2020.

Chipperfield, David. “The Ecology of Protection, Memory, Reuse.” Domus, no. 1044, 2020.

Chipperfield, David. “We Need a Vision for Housing.” Domus, no. 1043, 2020.

Chipperfield, David. “What Happened to Planning?” Domus, no. 1042, 2020.

 

 

2019

Chipperfield, David. “What is our Role?” Domus, no. 1041, 2019.

Heathcote, Edwin. “Can David Chipperfield’s New Gallery in Berlin Reconcile Past and

Present?” Financial Times, 25, Feb. 2019.

Wainwright, Oliver. “David Chipperfield’s Berlin Temple: ‘Like Ascending to the Realm of the

Gods’.” The Guardian, 8, Jul. 2019.

Sudjic, Deyan. “A Cultural Mission.” AV Monograph, no. 209-210, 2019.

Ingersoll, Richard. “On Material Abstraction.” AV Monograph, no 209-210, 2019.

Berke, Deborah. “Urban Living.” AV Monograph, no 209-210, 2019.

 

 

2018

Pearman, Hugh. “Social Climbers.” RIBA Journal, 20 Dec. 2018.

Januszczak, Waldemar. “Hallelujah, it’s a Total Makeover.” The Sunday Times, 20, May 2018.

Moore, Rowan. “New Light for Old Masters: Revamp for Jewel in the Crown of British Art.”

The Observer, 13 May 2018.

Wainwright, Oliver. “Royal Academy Expansion Reveals Hidden Life of Art Scohols.”

The Guardian, 13, May 2018.

Dalley, Jan.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ure is in a Sort of Crisis.” Financial Times,

4 May 2018.

Chipperfield, David. “The RIBA is Letting the Profession Down Over Brexit.” The Architects’

Journal, 25, Apr. 2018.

 

 

2017

Jaspers, Martijn. “The Neue Nationalgalerie: the Refurbishment of a Modern Monument.”

Docomoco, 17, Jul. 2017.

Chipperfield, David. “Open Letter on EU Nationals in the Guardian.” The Guardian,

15 May 2017.

Slattery, Luke. “Straight Lines.” Wish Magazine, 8, Apr. 2017.

Chipperfield, David. “Picture of My Life.” Weltkunst, 24, Feb. 2017.

Enwezor, Okwui. “Lasst die Künstler ran.” Süddeutsche Zeitung, 28, Jan. 2017.

Chipperfield, David. “Is the Building Guilty.” The Architects’ Journal, 24, Jan. 2017.

 

 

2016

Bevan, Robert. “How David Chipperfield Plans to Remodel 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

Evening Standard, 15 Dec. 2016.

Redecke, Sebastian. “Die Sanierung der Neuen Nationalgalerie.” Bauwelt, 9, Dec. 2016.

Chipperfield, David. “A Comment on the EU Referendum.” The Architects’ Journal,

31, Mar. 2016.

 

 

2015

Michaelsen, Sven. “Ein Gebäude zu Entwerfen ist Kinderleicht.” Süddeutsche Zeitung Magazin,

25 Sept. 2015.

Smith, Paul. “Berlin hat fast zu viel Geschichte.” ICON Welt am Sonntag, 3, May 2015.

Poschardt, Ulf. “Plattenbauten sind Hässlich, aber Hilfreich.” Die Welt, 2, May 2015.

Brooks, Alison. “Office Building Moganshan Road, Hangzhou,” AIA Awards, 28, Apr. 2015.

Doering, Martina. “David Chipperfield Entwirft Museum in der Wüste.” Berliner Zeitung,

14, Apr. 2015.

Rapp, Christian. “The Embedded Nomad.” Sikkens Foundation, 29, Mar. 2015.

2014

Chipperfield, David. “’Island Life’—a Letter to the Editor.”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Dec. 2014.

Woodman, Ellis. “Modern Classic.” The Architects’ Journal, 16, May 2014.

Chipperfield, David. “When did we Decide Beautiful Cities were a Thing of the Past?”

The Guardian, 27, Mar. 2014.

 

2014

Chipperfield, David. “Shaping the City.” Financial Times, 10, Mar. 2014.

Woodman, Ellis. “The Back Story.” Building Design, 14, Feb. 2014.

Ryan, Raymund. “Jagged Edge.”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11, Feb. 2014.

Teitz, Jürgen. “Elegant in die Lücke Eingepasst.” Neue Zürcher Zeitung, 6, Jan. 2014.

 

 

2013

Cook, William. “Modern Master.” The Spectator, 5, Dec. 2013.

Heathcote, Edwin. “A Solid Achievement.” Financial Times, 22, Nov. 2013.

Olcayto, Rory. “Photos of Chipperfield’s Buildings Cannot Convey Their Transformational Power.”

The Architects’ Journal, 6, Nov. 2013.

Irace, Fulvio. “Simple, Ordinary, Complex.”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2013.

Schulz, Bernhard. “A German Perspective.”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2013.

Heathcote, Edwin. “St. Louis Art Museum Extension: An Age of Enlightenment.”

Financial Times, 3 Jul. 2013.

Zabalbeascoa, Anaxtu. “Chipperfield Deja Entrar a Todos.” El País, 20, May 2013.

Foges, Chris. “Paris: Robust and Refined.” Architecture Today, Feb. 2013.

Glancey, Jonathan. “David Chipperfield: Abandoning the Architectural Soliloquy.”

L’Architecture d’Aujourd’Hui, Jan. 2013.

 

 

2012

Pearman, Hugh. “Coming Down to Earth.” RIBA Journal, Oct. 2012.

Moore, Rowan. “Building a Brighter Future at the Venice Biennale.” The Observer, 2,

Sept. 2012.

Heathcote, Edwin. “Construction and Society.” Financial Times, 1, Sept. 2012.

Glancey, Jonathan. “Venise, Canal Collectif.” L’Architecture d’Aujourd’Hui, Jul. 2012.

Kucharek, Jan-Carlos. “Chip off the Old Blocks.” RIBA Journal, Dec. 2012.

 

 

2011

Olcayto, Rory. “Museum Folkwang.” The Architects’ Journal, 29, Sept. 2011.

Rykwert, Joseph. “Hepworth Comes Home.” The Architects’ Journal, 2, Jun. 2011.

Heathcote, Edwin. “White Light Dazzels at the Turner.” Financial Times, 6, Apr. 2011.

Moore, Rowan. “A Master of Permanence Comes Home.” The Observer, 6, Feb. 2011.

 

2009

Schubert, Karsten. “Contra-Amnesia.” Neues Museum Berlin, 2009.

Keates, Jonathan. “The Neues Museum: The Art of Survival.” Neues Museum Berlin, 2009.

Rykwert, Joseph. “The Museum Rejuvenated.” Neues Museum Berlin, 2009.

 

 

专题论文

2022

MUDEC Museo delle Culture. 24 ORE Cultura, 2022.

Sandra Hofmeister, editor.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Architektur und Baudetails/

Architecture and Contruction Details. Editor Detail, 2022.

 

 

2021

Fernandez-Galiano, Luis, editor. Arquitectura Viva,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1994–2021.

Arquitectura Viva S.L., 2021.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Berlin and the Kunsthaus Zürich. Scheidegger & Spiess,

Zurich, 2021.

Jäger, Joachim and Constanze von Marlin, editors. Neue Nationalgalerie. Mies van der Rohe’s

Museum. Deutscher Kunstverlag (DKV), Munich, 2021.

Maibohm, Arne, editor. Neue Nationalgalerie Berlin: Refurbishment of an Architectural Icon.

Jovis Verlag, Berlin, 2021.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editor. Inagawa Cemetery Chapel and Visitor Centre. Lixil

Publishing and Verlag der Buchhandlung Walther König, 2021.

 

 

2020

Something Fantastic and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Berlin, editors. Amorepacific

Headquarters. Verlag der Buchhandlund Walther und Franz König, 2020.

 

 

2019

Reichert, Martin, editor. James-Simon-Galerie Berlin. Verlag der Buchhandlung Walther

König, 2019.

Fernandez-Galiano, Luis, editor. AV Monograph 209–210,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2009–2019. Arquitectura Viva S.L., 2019.

 

 

2018

Nys, Rik, editor.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Monograph. Verlag der Buchhandlung

Walther König, 2018.

Nys, Rik, editor.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Works 2018. Verlag der Buchhandlung

Walther König and Mondadori Electa, 2018.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and Simon Kretz, editors. On Planning—A Thought Experiment.

Verlag der Buchhandlung Walther König, 2018.

 

 

2017

Fontana, Luciano, editor. Lezioni di Architettura e Design 49—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Empirismo Idealista. RCS MediaGroup S.p.A., 2017.

 

2016

Marquez Cecelia, Fernando and Richard Levene, editors. David Chipperfield 2006–2014

El Croquis. El Croquis Editorial, 2016.

 

 

2015

Jodidio, Philip, editor. Chipperfield. Taschen, 2015.

Fundacion ICO and Arquitectura Viva, editors.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Essentials.

Arquitectura Viva S.L., 2015.

 

 

2014

Marquez Cecelia, Fernando and Richard Levene, editors. David Chipperfield 2010–2014

El Croquis. El Croquis Editorial, 2014.

 

 

2013

Nys, Rik, editor.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Monograph. Verlag der Buchhandlung Walther König, 2013.

 

 

2012

Chipperfield, David, et al., editors. Common Ground: exhibition guide. Marsilio Editori, 2012.

Chipperfield, David, et al., editors. Common Ground: a critical reader. Marsilio Editori, 2012.

Chipperfield, David, et al., editors. Common Ground: exhibition catalogue. Marsilio Editori, 2012.

 

 

2011

Nys, Rik, editor.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Form Matters. Verlag der Buchhandlung Walther König, 2011.

 

 

2010

Marquez Cecelia, Fernando and Richard Levene, editors. David Chipperfield 2006–2010

El Croquis. El Croquis Editorial, 2010.

 

 

2009

Nys, Rik and Martin Reichert, editors. Neues Museum Berlin. Verlag der Buchhandlung Walther König, 2009.

Lepik, Andres, editor. Neues Museum, Friederike von Rauch | David Chipperfield, 2009.

Hatje Cantz Verlag, 2009.

 

 

2008

Fernandez-Galiano, Luis, editor.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Arquitectura Viva. Arquitectura Viva S.L. 2008.

 

 

2007

Casamonti, Marco, editor. David Chipperfield Motta Architettura. Motta Architettura, 2007.

 

 

2006

Marquez Cecelia, Fernando and Richard Levene, editors. David Chipperfield 1991–2006

El Croquis. El Croquis Editorial, 2006.

 

 

2005

Zampieri, Giuseppe, editor. David Chipperfield—Idea e Realtà. Federico Motto Editore, 2005.

 

 

2004

Marquez Cecelia, Fernando and Richard Levene, editors. David Chipperfield 1998–2004

El Croquis. El Croquis Editorial, 2004.

 

 

2003

Rei, Francisco and Thomas Weaver, editors.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ural Works 1990–2002.

Ediciones Poligrafa, 2003.

Yoshida Nobuyuki, editor. A+U David Chipperfield / Continuity. Nobuyuki Yoshida, 2003.

 

2001

Marquez Cecelia, Fernando and Richard Levene, editors. David Chipperfield 1991–2001

El Croquis. El Croquis Editorial, 2001.

 

 

1998

Marquez Cecelia, Fernando and Richard Levene, editors. David Chipperfield 1991–1997

El Croquis. El Croquis Editorial, 1998.

 

 

1997

Gili, Monica, editor. 2G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Review: David Chipperfield 1997. Editorial

Gustavo Gili, s.a., 1997.

 

 

1994

Chipperfield, David, editor. Theoretical Practice. Ellipsis London Ltd. 1994.

 

 

1992

Guell, Xavier and Rik Nys, editors. David Chipperfield. Editorial Gustavo Gili, s.a., 1992.

 

 

近期历届获奖者回顾

 

向上滑动阅览

 

迪埃贝多 · 弗朗西斯 ·凯雷,2022年获奖者

布基纳法索和德国

颁奖地点: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马歇尔大楼大会议厅

 

 

安妮·拉卡顿和让-菲利普·瓦萨尔,2021年获奖者

法国

线上颁奖

 

伊冯·法雷尔和谢莉·麦克纳马拉,2020年获奖者

爱尔兰

线上颁奖

 

矶崎新,2019年获奖者

日本

颁奖地点:法国凡尔赛宫

 

巴克里希纳·多西,2018年获奖者

印度

颁奖地点:加拿大多伦多阿迦汗博物馆

 

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2017年获奖者

西班牙

颁奖地点:日本东京赤坂离宫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2016获奖者

智利

颁奖地点: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的联合国总部

 

弗雷·奥托,2015年获奖者

德国

颁奖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新世界中心

 

坂茂,2014年获奖者

日本

颁奖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伊东丰雄,2013年获奖者

日本

颁奖地点: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约翰·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及博物馆

 

王澍,2012年获奖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颁奖地点: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

 

艾德瓦尔多·索托·德·莫拉,2011年获奖者

葡萄牙

颁奖地点:美国华盛顿特区安德鲁·梅隆礼堂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2010年获奖者

日本

颁奖地点:美国纽约湾埃利斯岛移民博物馆

 

彼得·卒姆托,2009年获奖者

瑞士

颁奖地点: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市政厅

 

让·努维尔,2008年获奖者

法国

颁奖地点: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国会图书馆

 

理查德·罗杰斯,2007年获奖者

英国

颁奖地点:英国伦敦白厅国宴宫

 

保罗·门德斯·达·洛查,2006年获奖者

巴西

颁奖地点: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多尔马巴赫切宫

 

汤姆·梅恩,2005年获奖者

美国

颁奖地点: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千禧公园杰伊·普利兹克音乐厅

 

扎哈·哈迪德,2004年获奖者

英国

颁奖地点: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国家博物馆

 

约恩·伍重,2003获奖者

丹麦

颁奖地点:西班牙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

 

格伦·马库特,2002年获奖者

澳大利亚

颁奖地点:意大利罗马米开朗基罗的卡比托利欧广场

 

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2001年获奖者

瑞士

颁奖地点: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的托马斯·杰斐逊的蒙蒂塞洛故居

 

雷姆·库哈斯,2000年获奖者

荷兰

颁奖地点:以色列耶路撒冷考古公园

 

诺曼·福斯特,1999年获奖者

英国

颁奖地点: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

 

伦佐·皮亚诺,1998年获奖者

意大利

颁奖地点:美国华盛顿特区白宫

 

斯维勒·费恩,1997年获奖者

挪威

颁奖地点: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拉斐尔·莫内欧,1996年获奖者

西班牙

颁奖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盖蒂中心工地

 

安藤忠雄,1995年获奖者

日本

颁奖地点:法国凡尔赛宫与大特里亚农宫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1994年获奖者

法国

颁奖地点:美国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下议院

 

槙文彦,1993年获奖者

日本

颁奖地点: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城堡

 

阿尔瓦罗·西扎,1992年获奖者

葡萄牙

颁奖地点: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哈罗德·华盛顿图书中心

 

罗伯特·文丘里,1991年获奖者

美国

颁奖地点:墨西哥墨西哥城伊图尔维德宫

 

阿尔多·罗西,1990年获奖者

意大利

颁奖地点:意大利威尼斯格拉西宫

 

弗兰克·盖里,1989年获奖者

美国

颁奖地点:日本奈良东大寺

 

奥斯卡·尼迈耶,1988年获奖者

巴西

颁奖地点: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美术馆

 

戈登·邦夏,1988年获奖者

美国

颁奖地点: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美术馆

 

丹下健三,1987年获奖者

日本

颁奖地点:美国得克萨斯州沃思堡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戈特弗里德·玻姆,1986年获奖者

德国

颁奖地点:英国伦敦戈德史密斯大厅

 

汉斯·霍莱因,1985年获奖者

奥地利

颁奖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力诺亨廷顿图书馆艺术收藏馆和植物园

 

理查德·迈耶,1984年获奖者

美国

颁奖地点:美国华盛顿特区国立艺术画廊

 

贝聿铭,1983年获奖者

美国

颁奖地点:美国纽约州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凯文·洛奇,1982年获奖者

美国

颁奖地点: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艺术学院

 

詹姆斯·斯特林,1981年获奖者

英国

颁奖地点: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建筑博物馆

 

路易斯·巴拉甘,1980年获奖者

墨西哥

颁奖地点:美国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园

 

菲利普·约翰逊,1979年获奖者

美国

颁奖地点:美国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园

 

关于普利兹克建筑奖奖章

  

授予每位普利兹克建筑获奖者的青铜奖章,是根据路易斯·沙利文的设计而铸造的,他是芝加哥著名的建筑师和公认的摩天大厦之父。奖章的一面是奖项的名称,另一面则刻有三个词:“坚固、价值和愉悦,呼应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的三条基本原则:坚固、实用和美观。这三个美德是Henry Wotton在他1624年的论文《建筑的元素》所提到的,来自于Marcus Vitruvius在两千年前献给罗马奥古斯丁大帝的《十本建筑大集》。Henry Wotton在担任英国驻威尼斯的大使期间翻译过此原文:“最终目的就是建的好,好的建筑要有三个美德:坚固、价值和愉悦

 

普利兹克建筑奖于1979年由已故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创立,每年授予一名或多名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反映出的天赋、远见和责任感,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类社会和人居环境所做出的持续和卓著的贡献。

 

普利兹克建筑奖简史

普利兹克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创立,每年度授予一位当今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等卓越品质,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类所做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贡献。它也通常被誉为全球建筑领域的最高荣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普利兹克建筑奖以普利兹克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国际业务总部(包括凯悦酒店)设在芝加哥,向以支持教育、宗教、社会福利、科学、医学和文化活动而闻名。杰伊·普利兹克为其妻子辛蒂设立这一奖项,并于1999123日逝世。其后,其长子汤姆士·普利兹克(Thomas J. Pritzker)成为凯悦基金会主席。在2004年芝加哥千禧公园的开放仪式上,一座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弗兰克·盖里设计的音乐厅被献给该奖项的创始人,并以创始人的姓名命名。这就是2005年颁奖典礼的举办场馆杰伊·普利兹克露天音乐厅。

 

汤姆士·普利兹克解释说:“作为地道的芝加哥人,我们对建筑的强烈感知并不足为奇,因为我们住在摩天大楼的发源地,住在一个充斥着由路易斯·沙利文、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及密斯·凡·德·罗等许多建筑界传奇人物设计的建筑的城市。”

 

他还说:“在1967年,我们买下了一栋尚未竣工的大楼,作为我们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它高耸的中庭成功地成为了我们全球酒店集团的重要标志。很明显,这一设计对我们的客人及员工的情绪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果说芝加哥的建筑让我们懂得了建筑的艺术,那么从事酒店设计与建设的工作则让我们认识到了建筑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随后他进一步说:“因此,在1978年,当我的家族提出表彰当代建筑师的建议时,我们对此表示响应。我的父母(辛蒂和已故的杰伊·普利兹克)认为设立一项有意义的奖项不仅可以鼓励并激发公众对建筑的意识,并且可以激发更多建筑设计专家的创造力与灵感。他补充说到,能代表他的家族延续这项奖项,他感到无上光荣。

 

普利兹克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将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一个正式的获奖证书,1987年以后还增加了一块铜质奖章。在这之前为每位获奖者颁发的是一座限量制版的亨利·摩尔的雕塑。

 

任何国家的任何人,无论是政府官员、作家、批评家、学者、建筑师、建筑团体或实业家,只要有志于发展建筑学,都可以被提名为候选人。该奖项无任何国家、种族、信仰、性别和意识形态偏见。

 

提名程序每年从年初到年末,截止于每年的11月。截止期后收到的提名被自动视作下一年度的提名。由国际评委会经过深入考虑和判断,最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法来决定最终评选结果。

 

评审委员会的演变

第一届评审委员会组建于1979年,包括时任华盛顿特区国家艺术馆馆长、已故的卡特·布朗,时任康明斯发动机公司执委会和财务委员会主席、已故的欧文·米勒, 时任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的建筑师西萨·佩里,来自日本的建筑师矶崎新,以及著名英国作家和艺术史学家、已故的肯尼斯·克拉克(Saltwood克拉克勋爵)。

 

评委会成员至少任期三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评审委员会成员组成逐渐变化,在保持团队稳定和引入新观点之间做到平衡。罗思柴尔德勋爵于2002—2004年担任评委会主席。著名建筑资助人彼得·帕伦博勋爵,曾任英国艺术委员会主席、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密斯·凡德罗档案馆董事、蛇形画廊理事会荣誉董事长,自2005年至2016年担任评委会主席,至2018年继续担任评委。200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澳大利亚建筑师格伦·马库特2011年加入评委会并于2017-2018年担任评委会主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从2012年成为评委,2019-2020年担任评委会主席,至今仍担任评委。

 

评委会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囊括不同专业领域,折射多元视角观点。现任评委会主席是曾担任过评委的2016年普利兹克奖获奖者、来自智利圣地亚哥的建筑师、Elemental事务所创始人和执行董事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

 

评委会成员还包括建筑评论家、巴西外交部气候、能源和环境国务秘书安德烈·阿拉尼亚·科雷亚·杜·拉戈(巴西巴伐利亚);哥伦比亚大学迈耶·夏皮罗艺术史和考古学教授巴里·伯格多尔(美国纽约);建筑师、教育家和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德博拉·伯克(美国纽约);2010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日本东京);来自意大利的建筑师和教育家、EMBT建筑事务所董事本妮德塔·塔利亚布(西班牙巴萨罗那)以及2012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中国建筑师、教育家王澍(中国杭州)。

 

历任评委包括来自商界的知名企业家,如前IBM董事长、已故的托马斯·J·沃森;菲亚特前董事长、已故的乔瓦尼·阿涅利;来自瑞士巴塞尔的维特拉公司名誉主席罗尔夫·费赫尔鲍姆;印度孟买塔塔集团控股公司名誉主席拉丹·塔塔。

 

评论家、记者和策展人评委成员包括日本《a+u》杂志前主编、已故的中村敏夫;作家、建筑评论家及迄今为止任期最长的评委会成员,已故的艾达·路易斯·哈斯特帕;建筑历史学家、作家维多利亚·纽豪斯;来自纽约的作家、编辑和建筑顾问凯伦·斯坦以及德国柏林的建筑策展人、作家兼编辑克里斯汀·费雷思等。

 

评委成员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建筑家,包括来自美国的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已故的菲利普·约翰逊和凯文·洛奇;来自墨西哥、已故的瑞卡多·雷可瑞塔,来自日本的槙文彦,以及来自印度、已故的查尔斯·科雷亚;哈佛大学建筑学教授、建筑师乔治·西尔沃提;201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来自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的建筑师、建筑学教授巴克里希纳·多西。自2000年以来,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涌现出许多建筑界的卓越人物。包括来自芬兰赫尔辛基的建筑师、教授和作家尤哈尼·帕拉斯马;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来自日本东京的建筑师、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坂茂;来自美国德州休斯顿、莱斯大学建筑学院主讲教授卡洛斯·希门尼斯;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已故建筑师扎哈·哈迪德;199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来自意大利热那亚的建筑师伦佐·皮亚诺;2007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已故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来自中国北京的建筑师、教育家张永和。

 

来自法国巴黎的曼努埃拉·卢盖·达祖是普利兹克奖现任常务理事,曽任威尼斯双年展视觉艺术与建筑分展的执行总监。西班牙马德里IE建筑设计学院院长、前芝加哥艺术学院建筑系副主任玛莎·索恩自20052021年任常务理事。1998年至2005年期间的常务理事为比尔·莱西,他是一名建筑师,同时也是保罗·盖提信托等多家基金会的顾问以及纽约州立大学帕切斯学院院长。评委会的前任秘书是已故的布伦丹·吉尔,他曾任《纽约客》杂志的建筑评论家;以及已故的卡尔顿·史密斯。曽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与设计部主任、已故的亚瑟·德莱克斯勒,曾担任评委会顾问多年。

 

 

评审委员会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主席)

建筑师、教育家及2016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智利圣地亚哥

 

巴里·伯格多尔

建筑历史学家、教育家、策展人和作家

美国纽约

 

德博拉·伯克

建筑师,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美国纽约

 

斯蒂芬·布雷耶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美国华盛顿特区

 

安德烈·阿拉尼亚·科雷亚·杜·拉戈

建筑评论家、策展人,巴西驻印度大使印度德里

 

妹岛和世

建筑师及2010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日本东京

 

王澍

建筑师、教育家及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中国杭州

 

本妮德塔·塔格里亚布

建筑师和教育家

西班牙巴塞罗那

 

曼努埃拉·卢盖·达祖(常务理事)

法国巴黎

 

扫一扫 关注我们!

邮箱:3579963013@qq.com

电话:021-6806 9669

地址:上海市沪南路2583号 阳光大厦405室

邮编:201315

当代国际艺术与设计数字艺博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0-2022 沪ICP备2022001293号